发展职业本科教育须正确处理好三大关系

  

职业本科的发展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也是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实现高等教育多样性的重要抓手。当前,发展职业本科的主要任务是,处理好规模与质量、总量与结构、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在稳中求进的方针下,推动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正确处理好规模与质量的关系

职业本科从开始理论思考已经20余年,政策定义已经10余年,试点推动已经6年,稳步发展实践已经5年,相关政策已形成体系,当前稳步发展的步子应该更快。

第一,构建中职—高职专科—职教本科为主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基本要求。新时代、新技术、新体系,要求职业教育重心上移、逐步向本科化方向发展,因此职业本科教育的规模显得十分重要。

第二,发展职业本科,有利于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实现本科教育多样化、高层次人才结构多样化、高技能人才来源稳定化,为推动建设“橄榄型”高等教育结构奠定基础。

第三,从职业本科自身发展看,没有一定的规模难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开发更多的专业目录,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发展局面,也不利于实现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规模很难实现高质量。当然,我们说要有规模,并非没有标准和门槛地盲目发展,遵循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把好入口关十分重要,督促和引导举办方和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师资等实力也十分重要。

正确处理好总量与结构的关系

在经过多年职业本科的探索、试点、稳步发展实践,特别是在职业本科学校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以后,我们有必要适当加快职教本科学校和专业设置的步伐,使职业本科快速形成规模、建好氛围,保持数量上的相对优势,从而为类型教育的确立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为此,我们要制定科学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准入(设置)标准,把办学的基本条件和内涵重点要求都体现进去。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设置标准(试行)》(教发〔2025〕2号)已经明确了新要求,800亩土地的起点就是一个大学的形象,博士学位教师和正高职称教师不低于10%的要求等就是一个推动内涵建设的起点,而关于产教融合、教学成果等方面的要求则是类型教育和内涵发展的重要成果,这为科学合理且有效的总量建设和规模发展把好了基本条件关。

与此同时,要在中观层面认真研究结构优化。我们的建议是:

第一,在发展方向上,要突出类型,优先从现有职业类型的高职学校中选择,坚持升本后办学方向不变、培养模式不变、特色发展不变,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要求不变。

第二,在发展战略上,要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倾斜,优先考虑代表引领先进生产力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区域;优先考虑人口规模大、经济总量高、高等教育资源短缺的地(市)级城市;优先考虑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优先考虑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的高新区、产业园区等。

正确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

职业本科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推动其有节奏地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必须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

第一,必须坚持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具体来说,要把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作为基本目标,要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作为基本办学原则,要把面向职业、对接岗位作为基本导向,要把职业精神、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作为基本内容,要把实践教学体系、技能训练体系建设作为基本要求。

第二,必须正确把握职业本科的内涵特征。要从职业本科、普通本科、应用型本科三类本科层次教育中找到科学的生长点。职业本科与普通本科不同,普通本科的逻辑起点是学科体系的深化和学科分工化,侧重于认识世界,职业本科则遵循工作体系的基本规律,侧重于现实需求改造世界;普通本科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而职业本科以培养联结研发的中间型职业人才为主;普通本科以理论教学为主,验证实验教学为辅,而职业本科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特别注重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职业本科与应用型本科虽都培养应用型人才,但实施教育的逻辑起点不同,毕业生从业岗位也有较大差别。职业本科从具体工作岗位出发,将理论学习与复杂技能训练结合,侧重于把工程方案转化为具体产品。

第三,必须在守正基础上实现创新。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发挥对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建设更加和谐高等教育生态的重要作用,在坚持技术技能培养方向、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办学体制不动摇的同时,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推进专业、课程、师资、教材、实习实训等教学要素改革,加强科技服务创新平台建设和大学文化建设,整体推进办学层次提升和办学能力增强。

(作者:周建松,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理事长、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党委原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