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教学装置对重系统平衡调试

  

  电梯教学装置对重系统平衡调试指南

  一、对重系统核心作用与调试目标

  平衡原理

  动态平衡公式:对重重量 W=G+K⋅Q

  G:轿厢自重(含装饰、设备);Q:额定载荷;K:平衡系数(国标0.4~0.5)。

  目标:通过调整 W,使电梯在40%~50%额定载荷时,电机输出功率最小(接近空载状态),降低能耗并延长部件寿命。

  调试重要性

  节能:平衡系数每偏离标准0.1,电机能耗增加约10%。

  安全:系数过低(<0.4)易导致满载上行溜车;过高(>0.5)易引发空载下行溜车。

  舒适性:平衡失调会导致启动抖动、运行振动及制动冲击。

  二、调试前准备与工具

检测设备清单

设备名称

用途

精度要求




电子秤(带挂钩)

测量轿厢/对重总重

±0.5kg

电流钳表

监测电机启动/运行电流

±0.1A

激光测距仪

测量钢丝绳张力差

±0.1mm

砝码组(5kg~50kg)

模拟不同载荷工况

符合JJG99标准

安全注意事项

  断电并挂锁警示,防止调试中意外启动。

  轿顶作业时系安全带,工具用绳索固定。

  调试后空载试运行5次,确认无异常声响。

  三、调试步骤与关键技术

  1. 静态平衡调试(空载)

  步骤:

  ① 轿厢空载,对重侧悬挂砝码(初始值 W0=G+0.45Q)。

  ② 切断主电源,手动盘车使轿厢与对重平齐,记录此时钢丝绳张力 T1、T2(用激光测距仪测量形变量换算)。

  ③ 调整对重块数量,使 ∣T1−T2∣≤2%⋅(T1+T2)。

  案例:

  若轿厢自重 G=1200kg,额定载荷 Q=1000kg,则初始对重 W0=1200+0.45×1000=1650kg。

  若测得 T1=1600kgf、T2=1700kgf,则需减少对重块 ΔW=(1700−1600)/2=50kg。

  2. 动态平衡调试(带载)

  步骤:

  ① 轿厢加载40%额定载荷(400kg),测量电机启动电流 I40%。

  ② 轿厢加载50%额定载荷(500kg),测量电机启动电流 I50%。

  ③ 调整对重块,使 I40%≈I50%(误差≤5%)。

数据记录表:

载荷(kg)

启动电流(A)

对重调整量(kg)




0

3.2

-

400

3.8

-10

500

3.9

-10

(目标:调整后 



3. 平衡系数复核

  方法:

  ① 轿厢加载25%、40%、50%、75%、100%额定载荷,记录对重侧绳头弹簧压缩量 ΔL。

  ② 绘制载荷-压缩量曲线,平衡系数 K 为曲线斜率(理论值0.45)。

  合格标准:

  0.38≤K≤0.52,且曲线线性度误差≤3%。

  四、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问题现象

可能原因

解决方案




满载上行溜车

平衡系数<0.4,对重过轻

增加对重块(每次10kg),重新调试

空载下行溜车

平衡系数>0.5,对重过重

减少对重块,并检查制动器间隙(≤0.7mm)

启动电流波动>15%

钢丝绳张力不均(偏差>5%)

用液压张紧器逐根调整张力

运行中轿厢抖动

导向轮轴承磨损或对重架变形

更换轴承(型号6205-2RS),校正对重架

  五、调试报告与验收标准

  报告内容

  调试前参数(轿厢自重、对重初始重量、钢丝绳规格)。

  调整过程记录(每次增减对重块数量、电流/张力数据)。

  最终平衡系数及曲线图。

  验收标准

  平衡系数 K∈[0.4,0.5],误差≤0.02。

  空载/满载制动距离 S∈[0.35m,0.5m](速度1m/s时)。

  运行噪声≤55dB(A计权,轿顶1m处测量)。

  六、教学演示建议

  对比实验:

  调试前/后分别测试电机电流、制动距离,量化节能效果。

  故障模拟:

  人为增减对重块,演示溜车、振动等异常现象,并分析原因。

  数据可视化:

  使用Excel绘制载荷-电流曲线,直观展示平衡系数对能耗的影响。

  通过以上步骤,学生可系统掌握对重系统平衡调试的核心技术,理解动态平衡对电梯性能的关键作用。